當然,要擴大版圖,實體通路要快速擴張不易,但電商卻可以海闊天空。
當時,烏克蘭一名工人稱核電站遭到「直接炮擊」, 其中一個反應堆受損。「我們正在見證之前軍事行動中從來沒有見過的事情,」他說,「 俄羅斯正在利用核設施作掩護。
但這似乎不可能得到執行,因為支持烏克蘭的國家擔心此舉會被俄羅斯解讀為直接參與衝突。烏克蘭核能機構說,俄羅斯火箭損壞了目前由俄羅斯控制的巨大核電站的一部分,這也是令全世界許多國家警覺的一系列事故中的最新一起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類似規定還適用於位於危險基礎設施附近的軍事目標,但不鼓勵打擊這類目標。但同時,如果電廠為軍事而非民事用途,則可以成為打擊的合法目標。
此外,還取決於天氣以及風力和風向,它還會波及更遠的國家。雖然反應堆在設計時是可以承受一定的外部壓力和破壞的,但卻無法承受實彈衝擊。要如何縮小到每家每戶可以安裝,就看鋼鐵人能不能再創奇蹟。
就像氣候變遷的很多相關議題一樣,這個危機能不能成為轉機,還需要更多創意跟執行力。國際能源署估計,到了2050年,全球空調的能源消耗量大概會是目前的三倍之多,相當於目前中國全國總用電量。開利冷氣創辦人威利斯,號稱1902年就創造出現代空調的原型。例如今年6到7月就出現兩波熱浪,不只是希臘、義大利、西班牙、葡萄牙等南歐國家,連德國、英國和法國,甚至更北邊的挪威,都刷新高溫紀錄。
研究指出,都會區域在夜間使用冷氣,會直接讓氣溫上升1度左右。反觀美國南部的夏天,高溫持續時間就長很多。
第二,在充滿水泥和柏油路的都會地區,冷氣用量增加,只會讓熱島效應更嚴重。麻煩的是,冷氣雖然能幫大家度過酷熱的夏天,對於暖化卻是沒有幫助,甚至還可能讓問題惡化。冷氣帶來的氣候困境 然而,歐洲人的觀念正在改變。或許對台灣人來說很難想像,但其實不只是英國,在法國、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,冷氣從來就不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家電。
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7月表示,特斯拉確定會開發「家庭式」的熱循環空調系統HVAC,把空調產生的熱再循環利用,號稱最多可以節省30%到50%的用電量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冷氣只會越來越多,如何兼顧環保? 前面都還沒提到的是,其實住在全世界天氣最熱區域的28億人,只有8%家裏裝了冷氣。學界甚至認為,19世紀中的佛羅里達州就有人打造出空調設備。就算少量外洩,只要冷氣數量夠多,恐怕也會成為暖化的推手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第二,全球197國早在2016年,通過針對蒙特婁議定書的吉佳利修正案,預計未來幾十年中將會逐步淘汰氟碳化合物的使用,讓會加重暖化的冷媒慢慢消失。
隨著全球升溫,歐洲幾乎每年都會遭受熱浪襲擊。第三,冷氣使用的冷媒,萬一外洩會讓暖化更嚴重。
歐洲的辦公室和商業空間,通常也都有裝冷氣,但冷氣在一般人家裏卻非常罕見。例如,常用在冷媒的氟碳化合物HFC,溫室效應可能達到二氧化碳的12000倍之多。在酷熱之下,首都倫敦當天爆發至少10場火災,導致消防隊疲於奔命,竟然寫下二次大戰以來的單日出勤次數最高紀錄。夏天實在太熱,已經不是忍一下就會過去。延伸閱讀 40度熱浪來襲也不裝冷氣,法國人「佛系避暑」租借私人泳池、用電扇吹冰塊 【圖表】熱浪、乾旱呈指數增加,全球氣溫持續上升45年未停歇 全面加裝冷氣前的思考題:學校要的是「冷風服務」,不是冷氣機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很多人都只能用電扇、水冷扇等產品撐過夏季。
但曾幾何時,冷氣開太多,卻有可能成為暖化殺手。畢竟冷氣是美國的發明。
全球暖化已經不是新聞,但每年夏天世界各地的高溫一再打破紀錄,卻是事實。例如熱帶的印尼、印度、巴基斯坦,雖然經常出現熱浪,而且近年來越來越嚴重,但因為平均收入不高,冷氣算是一種奢侈品。
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也不過三分之一。我們現在面對的氣候,是20、30年前大氣層造成的,如果我們再等20到30年,等到氣候危機全面爆發才趕快行動、削減碳排量,那就太遲了 世界氣象組織氣候部主任 迪利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經說過,冷氣機的發明是新加坡成功的秘訣,當地建築師透露,新加坡很多地方的冷氣,常常開在18度到23度之間。
再加上空氣濕度也不一樣,就算是南歐的羅馬,最熱的時候也是乾熱,不像美國華府或日本東京,又濕又熱特別難受。如果各國真正落實,理論上到2050年將會讓使用量降到現在的15%。第三,或許會有更環保的降溫科技出現。未來,熱浪只會成為新的常態。
那麼到時候,冷氣帶來的氣候衝擊會不會越來越嚴重呢?國際能源署認為,冷氣跟環保還是有機會兼顧的。未來,隨著經濟發展,這些國家的冷氣肯定會越來越普及。
英國氣象局局長 恩德斯比(Penelope Endersby) 對很多歐洲人來說,冷氣也從一種不必要的家電,成為生存必須品。也難怪,當熱浪來襲,英國民眾只能躲到有冷氣的店面。
天氣一熱起來,很多上班族寧可走路也不要搭地鐵。首先,能源消耗將會越來越可觀。
這波前所未見的熱浪,也帶來另一種衝擊效應,就是英國的移動式冷氣設備銷售數字,在一星期之內暴增24倍。大家彷彿終於意識到,以後天氣只會越來越熱。儘管熱循環空調不是全新科技,但是通常都是整棟大樓共用一套中控系統。多國還傳出森林野火和醫療緊急事件。
根據空調業界的估計,德國只有3%的家庭有冷氣,法國只有5%,而英國也差不多是5%而已。這樣的氣候差異反映在建築上。
另外,像歷史超過百年的倫敦地鐵,也因為太老舊沒辦法加裝冷氣,11條路線中只有四條線有車廂空調。畢竟,喊歸喊,什麼時候會出現實際產品,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。
隨著冷氣在美國越來越普及,大西洋對岸的歐洲人卻斥之以鼻,認為愛用冷氣是一種美式資本主義的浪費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